专业设置

行管导师制

发布日期:2018-06-04


 缘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大三、大四的学生仍在为将来的发展方向而迷茫,也有的学生为自己在大一、大二期间虚度了光阴而感到懊悔。很多学生表示,并非自己不努力或不愿努力,只是大学生活千头万绪,未来又充满不确定性,自己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向什么方向努力。同时,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也认识到,当前大学教育中,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缺少常态化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师生之间缺少接触和交流,对学生而言,无论在心理的成长方面,还是在学业的提升方面都是一种缺失;而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大学教育则更多倾向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而没有完成“全人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使命。有鉴于此,行管专业推行导师制的初衷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常态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帮助专业学生树立信心,走出困境,通过不断学习来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我,最终形成自我培养的能力。

推行措施:

1.引进外援,组成导师组:行管专业目前只有专职教师5名,且都是青年教师,面临家庭、科研、教学等多重压力,又加之导师制的推行更多依靠老师的认同和责任,需要占用教师的私人时间,完全依靠现有的5名教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能够让导师制真正发挥作用,我们邀请了本专业以外4名老师加入,这些老师都有丰富的从教经验,都热爱教育事业,也高度认同导师制的理念,形成了9名教师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导师组。

2.自愿参与,双向选择:我们将9名教师分成三个小组,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个导师组都会有老师能够与学生对接,避免学生无人可找、无人可靠的情况发生。导师制不是强制性参与的活动,老师和学生都是自愿的。有精力、有意愿的老师,可以采取主动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系,精力不足或有特殊原因无法过多参与的老师,则可以少参与,被动地接受学生咨询即可。学生选导师前,本专业会组织导师制动员介绍会,向学生详细说明导师制的情况,并介绍各位导师的学术专长和特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自愿选择导师组。

实施效果:

导师制自20167月推行以来,已有初步成效。目前行管两个年级共50余人自愿报名参加导师制活动,选择了不同的导师组。每个导师组分别建立了QQ或微信交流群,便于日常沟通、交流。导师制推行以来,很多学生主动与导师取得联系,寻求帮助,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学习、未来就业选择以及成长的困惑等方面,各位老师也都尽心尽力,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各导师组根据自身情况,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系:有的导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情况,带领有意愿的同学一起做科研;有的导师采取餐叙的方式,课后轮流邀请一至两名学生(为保证交流效果)到学校食堂共进午餐或晚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交流各种话题;有的导师把自己的办公室时间对学生开放,有需要的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老师。

导师制推行的时间还短,尚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导师组成员的搭配问题、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和持续的动力问题等等方面,都有可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我们会在推行过程中汲取经验,不断调整,使导师制能够为行管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附:导师制现有导师试行分组名单:

第一组:曾晓娟教授(社会科学研究院)、阎晓军教授(社会科学研究院)、贺小敏博士(行管专业);

第二组:曹海琴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孙研博士(行管专业)、张文亭博士(行管专业);

第三组:苏玉博士(法律教研室)、王一星副教授(行管专业)、张立克副教授(行管专业)。

 


冀ICP备05002793号-1 | 1987-2019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